​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一個很顯著的問題,現在很多家長覺得,孩子剛學琴,買一把便宜點的琴就可以了。
那麼,便宜的能有什麼琴呢?-------自然是普及琴。

但是家長也不知道普及琴這個概念啊,到底什麼是普及琴呢?
是1000的琴算普及琴,還是3000的算普及琴,還是8000的。沒有一個標準概念,家長以為越便宜越好,普及嘛,所以普及到了無底線。網上的那種玩具琴,紅色的、綠色的、各種五顏六色,2000多元的琴,都成了普及琴(不合規格的.....)。

​『建議的觀念』
為什麼剛開始學琴一定要用最便宜到不可思議的練習琴呢?不應該是根據自身的條件來嗎?你剛拿到駕照時,想買一輛車,難道也要先買一輛普及型的車?難道不是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來決定的嗎?”

教育需要更好且正確的資源,這是肯定的。

首先,普及/練習琴,甚至玩具琴,從製作、到裝配、到發音,沒有一項是合格的。通常的問題本身材料很多是壓版,或是弦距過高和過低,琴碼高度過大,弦枕高度過大,琴弦張力過大造成弦壓太高,更進一步導致音箱的發音點基本都不正確。

所以小朋友拉琴的時候,要用很大的力量去按弦,孩子的手原本就很小也很稚嫩,如果按琴都是痛苦的,那又怎麼可能讓孩子喜歡上練琴呢?

學習時發音點都是錯的,花了寶貴的時間最後得到的竟然都是錯的:就是聲音的音質問題。聲音是很關鍵的,現在的普及琴發出的聲音是悶聲,就是只有琴弦有聲音,沒共振。原因就出自粗製濫造的共鳴箱,嚴重的還有發音不流暢,弦的聲音不平均,和噪音沒什麼兩樣,孩子很難接受,我們自己平時拉也能感受啊,真的沒法聽。



樂器構造:

​小提琴是木製樂器,主要由琴身和琴頸構成。
琴身是由三部分組成:面板、背板、側板。製造的時候一般面板使用白松木,背板和側板使用楓木。三部分組成共鳴體。琴頸部分包括琴頭、指板、弦槽等部位。其他部件包括琴馬、系弦板和弦軸等,都是不可缺少的。琴身內部有音柱和低音梁,音柱豎在面板和背板之間,低音梁是黏在面板下面的,不僅在傳導音響上有重要的作用也能加固琴體。





“一把好琴培養一個音樂家”
其實並不是說初學,一定就要買多貴多貴的琴才能學好。

啟蒙的第一把琴,我認為要把“普及琴”的觀念問題,徹底改正,在手感上要適合,按上每一個音符的時候有舒適,要有正確的音準位子,聲音聽起來不能要求有專業琴那麼美,但是聽起來要舒服,聲音要平均。

想要孩子愛上音樂,愛上練琴,首先需要讓孩子們聽到自己演奏出來的是美妙的樂音,而不是難聽且音點不對的噪音。

只有合格的樂器,才能促使孩子逐步對音樂產生興趣,對自己的樂器產生興趣,讓他們體會到美的東西,同時也能略微的體會到這是藝術的存在。
『 ex: 』
有次一個學生,一個讀幼兒園的小男孩。家長一開始家長也是覺得,初學買把近兩千的琴就好了,因上了幾節課發現,一節課45分鐘,老師都得反複調琴好幾次,調琴、拉琴、調琴、拉琴.....一節課就這樣過去了.

回到家練琴也是,調琴十分鐘,拉了沒兩分鐘,得,又跑音了。。。。
這樣子孩子怎麼能練得好琴呢?所以...前面十節課,每次上課基本都是沒練好琴的狀態來上課。老師也很絕望啊,這樣的上課並沒有意義。 

老師就問他:“你為什麼總是不練琴啊?”

他回答:“老師我的琴太難拉了,都拉不准”
後家長受不了,只能來我們公司選購一把合格正規的小提琴!
之後家長開心的跟我們說:現在每次上課小孩都是熱情滿滿的。自然願意去拉琴了。

所以真的不要太低估小朋友們。
遇到熱愛的,他們比我們成年人還更認真去對待。
我們不要去扼殺了他們的天賦,普及琴到底毀了多少好苗子,我也不知道。只希望每個人,在他學琴路上,都有一把“合格的琴”。 
​​